活血祛斑丸对颈血管的影响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殷镜海 殷颖 刘凡
摘要
为更好发挥中医药对慢病防治的优势和发扬光大中医药治疗未病的传统文化,作者使用颈血管超声法观察158例受检者多年变化,对用活血祛斑丸法等治法进行多年前后对照及不同治法之间对照分析观察,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及检查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8例多次颈血管超声受检者,从观察时间看,最长年限已观察13年,最短1年(少于1年者不能形成前后对照),平均观察时间为3.92年。本文受检者中最大年龄89岁,最小年龄40岁,平均年龄58.87±8.21岁;其中男性108例,女性50例;其中620例次者具备颈血管超声检查两次对照,只要是具备两年以上颈血管超声检查者,将按照每2次超声检查结果作为对照收入到本观察组中,从而出现了620对具有1年以上的前后对照颈血管变化。其中无动脉硬化性疾病者61例,伴发高血压者 68例次,冠心病者31例次;糖尿病者 45例次,高血脂症者6例次。在158例检查者中有4例发生恶性肿瘤,其中手术切除且健在2例,肿瘤不能切除已死亡者2例;在观察期间已发脑卒中7例,预警椎动脉血管瘤1例,该受检者已放支架,恢复正常生活。
根据各自治疗法不同,将其分为了3组,其中服用活血祛斑水丸组为第一组(简称中药组),共173例次,男性130例次,女性43例次,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44岁,平均年龄59.88±8.64岁,第二组为其他治法组(简称西药组),共305例次,男性227例次,女性78例次,最大年龄88岁,最小年龄46岁,平均年龄59.68±8.61岁;第三组为无动脉硬化治法组(简称对照组)任何治法组,共141例次,男性90例次,女性51例次,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43岁,平均年龄56.76±5.89岁。
1.2检查方法
颈血管超声的检查方法:使用西门子AC2000和GE500的超声诊断仪做颈血管超声检查,参照唐杰等对颈血管的检查方法[1],分别检查双侧的颈动脉血管和椎动脉血管,先测量一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血管的内径、内膜、斑块大小及形态,判断血管面积狭窄率是否已超过50%,只要不超过50%者就不提示该动脉血管狭窄,如超过50%以上者,可测量面积狭窄率和判定狭窄的程度;对颈总动脉血流量的测定,一般的侧量部位在颈总动脉分叉近心端约2cm处计算该血管的频谱和血管直径,最后超声仪自动显示出该动脉的血流量;在完成颈总动脉所测量指标后,将探头尾部慢慢向喉结处转动,多数在不到与喉结垂直位置可观察到椎动脉在颈椎横突之间的行程,观察相对平缓的一个椎间位置,测量该段椎动脉血管内径及血流量,后再全面观察椎动脉全程,尤其是起始段是否有斑块形成。测量完一侧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另外的一侧,当两侧按照上述标准完成后,本此检查结束。
1.3 药物的服用方法
中药水丸方剂的组成,首先采用了黄芪生脉散中的中药,作者的父亲在1992年患有脑卒中病,当时作者建议父亲使用该中药治疗,但他是西医医生,根本不拿这个当成治疗的药物,直到1995年再次复发脑卒中后才逐渐认识到该药方的重要,逐渐开始使用,从1955年到2006年去世,虽然脑卒中的程度在逐渐加重,但脑卒中没再复发。自此后作者感觉中药对脑血管改善的作用较为明显,随后又经过多年的观察和反复验证,最后确定出该活血祛斑中药对防治动脉硬化的重要作用,这种方剂使用时间可追溯到2011年或以前,当时这些方药还不完成成熟,但总体的主要药物已全部包含,尤其是作者自己现身说法,就更加证实了该中药水丸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机体功能的作用,前后有超过了200多例受检者进行了推广和应用,多数都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为了及时的促进该方剂的推广和应用,惠及最广大的人群,这是导致作者对该药进行疗效总结最直接因素。
为促使有斑块者能及时服用药物,本作者对该人群进行电话提醒检查颈动脉血管的方式,及时通知到每一位到1年时间者,多数都是在检查前3-5天告诉该受检者,且告诉他那天是检查时间,即将达到一年时间,该来检查一下你的颈血管了,为什么要在相同天内检查,主要是在相同的时间节点,将减少检查时间和季节不同对颈血管的影响。检查完颈血管和整个脑血管后,作者会及时告知你这一年时间是加重还是减轻,这样就确定了你本年度使用治疗药物时间及剂量。另还使用脑健康评测技术方法[2],利用这种数字替代颈血管异常技术,数字的变化使受检者通俗易懂,一看就能懂得今年与往年是好转还是加重,这对服用药物及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上这些措施实施后,多数受检者都能够按照评测技术中的分值按时按点服用药物治疗,只要是按时按点的服用药物治疗者,根据所服用药物的不同,分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结果
从一般资料中的平均年龄显示,虽然三组年龄都接近60岁,但以不使用药物治疗组的年龄最轻,服用药物两组的平均年龄几乎相近,两者与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年龄减少是减少症状与体征以及疾病的最重要原因,只有没有这种和体征,没有疾病情况下才不会使用任何药物治疗;另外从性别变化上看,其中1组的男性例数最高,为130例次(占75.14%),其次是2组男性227例次为第二高,(占比为74.43%),最低的男性是第三组,共男性90例次(63.83%)。卡方检验显示三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一般资料中的这些变化说明,年龄越大则动脉硬化程度也会越重,尤其是动脉硬化疾病都是男性高于女性[3],本文性别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变化与多位学者对慢性疾病发病率结论相吻合[4],这些都说明男性更容易发生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造成许多高死亡率疾病的最主要原因,这或许是导致老年女性更长寿的原因之一。
年龄及性别变化表 表1
分组 例次 平均年龄 男性 女性
活血祛斑组 173 59.88±8.64 130 43
其他药物组 305 59.68±8.61 227 78
非用药组 141 56.76±5.89 90 51
1:3 t=10. 06 p<0.001 X2=105.88
2:3 p<0.001 p<0.005
为了显示这组老年人群中的动脉硬化斑块出现率是多少,本文对不同组别分别进行有斑块例数的计算,其中中药组左、右两侧颈动脉内出现斑块者各130例(占75.14%),西药组,左侧207(占67.87%)例,右侧189例(占61.97%),对照组,左侧103例(占73.059%),右侧为100例(70.92%)。从发生斑块的数量以中药组为最高,其次为对照组,最次为西药组,西药组出现斑块发生率降低肯定与用降脂药有直接的关系[5]。
为了观察血流量的变化,虽然超声技术对颈总动脉及椎动脉血流量的计算存有一定误差,虽然有误差,关键血流量指标是多种超声因素的组合,且该指标易于得到改善,最快改善者可能在几天就会出现,另外该法简便易行,易于了解脑血管的血液供应程度,这是其他的方法搜不能达到的,这是本文使用血流量作为观察指标采用的主要依据。
本文就使用颈血管超声技术对173例次使用活血祛斑水丸前后结果进行对照,其中双侧颈总动脉斑块长度及厚度都在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显著的缩短或变薄,篇<0.01,较没用任何治疗组的141例不但没有随年龄的增加而缩短,而是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增加变化,不但长度增加,且厚度也出现一定程度增加,这些变化就充分的说明,年龄增加是加重硬化程度的最直接因素,这些变化也说明活血祛斑中药水丸确有显著减少斑块的作用,随着斑块的减小,使动脉的管腔增大,就相对增加了动脉血管的血流量,在血流量的变化中,也确实显示出血流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理随着年龄增加后,无论是血管的长度还是厚度的增加,都将显著增加血管壁厚度和减少血管腔的面积,随着血管腔横断面积的减少,最终将减少血管供血强度的减少,也就是减少脑血管的供应强度,随着这种强度减少,必将引起脑血流量的降低,随着血流量降低将会引起脑卒中等严重疾病的发生。详情见表 2、3、4、5。
左颈总动脉治疗前后斑块长度及厚度变化表 表2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T值 | |
中药组 | 162 | 9.805±7.322 | 8.433±6.621 | 0.01 |
对照组 | 141 | 5.572±5.347 | 6.439±6.229 | 0.36 |
西药组 | 305 | 6.429±6.424 | 6.773±6.401 | 0.052 |
左颈总动脉治疗前后斑块厚度变化表 表3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T值 | |
中药组 | 162 | 1.964±0.933 | 1.781±0.987 | 0.01 |
对照组 | 141 | 1.452±1.973 | 1.662±1.989 | 0.00 |
西药组 | 305 | 1.373±1.128 | 1.469±1.131 | 0.04 |
右颈总动脉治疗前后斑块长度变化表 表4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T值 | |
中药组 | 130 | 10.665±6.161 | 9.581±6.261 | 0.034 |
对照组 | 138 | 5.565±6.445 | 7.328±8.108 | 0.00 |
西药组 | 304 | 5.778±6.800 | 5.751±6.153 | 0.471 |
右颈总动脉斑块厚度治疗前后变化表 表 5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T值 | |
中药组 | 130 | 2.462±2.369 | 2.105±0.941 | 0.00 |
对照组 | 138 | 1.522±3.178 | 1.635±1.182 | 0.00 |
西药组 | 304 | 1.234±1.119 | 1.283±1.141 | 0.04 |
治疗后两组相比,对照组右侧斑块宽度比西药组t=0.03;其他t>0.05
为探讨中药水丸对颈血管流量的影响,对颈总动脉及椎动脉血流量进行对照分析,其中各组之间在治疗前后没有显示血流量有显著性差异,仅仅血管直径出现略微增加变化[6],但没有显示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改变,但血流量指标变化出现相对较多,虽然没显著性前后差异,就增加或减少变化中组间出现了显著差异,其中中药组血流量增加例数双侧达到180(占52.02%)例次,而减少166(占47.98%)例次,而使用西药组增加287(占46.90%)例次,减少325(占53.10%)例次,对照组是增加119(占42.14%)例次,减少163(占57.86%)例次,经统计学处理三组之间出现显著性差异,(P<0.005),前两组出现差异血流量增加相对好理解,对照组在不用药物治疗后,仍然出现了血流量的增加变化,虽然不如治疗组明显,但也有部分人群出现增加,这些增加的出现就是自身调节因素所致。详情见表6
对椎动脉血管直径及血流量的观察,中药组的左椎动脉≤2.9以下者治疗前为51例次,治疗后为57例次,右侧椎动脉治疗前后均为55例次;西药组前后椎动脉直径≤2.9及以下者为59例次和治疗后的71例次,而右椎动脉治疗前为93例次,治疗后为118例次,而对照组治疗前≤2.9以下者左椎动脉为20和31例次,右椎动脉为55和77例次,各组之间没有显示出差异性改变,详情见表7。
对椎动脉血流量的增加和减少例数治疗前后的变化,中药组左椎动脉前后比较,增加95例次,减少78例次,右侧增加91例次,减少82例次;西药组左椎动脉增加155,减少151例次,右椎动脉增加135例次,减少171例次;对照组左椎动脉血流量增加59例次,减少82例次,右椎动脉增加67例次,减少74例次。仅有增加例次中药水丸组显著高于不用药物的对照组(P<0.005),仅做颈总动脉血流量增加例数限制高于极少例数,两者之间出现显著性差异变化,(P<0.05)。上述这些差异性变化主要是中药组有显著性双向调节改善所致。见表8、9
左右颈动脉血流量前后变化表 表6 椎动脉直径前后变化表 表7
————————————————— ——————————————————
增加例次 减少例次 合计 治疗前 治疗后 合计
———————————————— ——————————————————
中药 180 166 346 中药 108 110 218
西药 287 325 612 西药 152 188 340
对照 119 163 282 对照 75 108 183
———————————————— ——————————————————
585 653 1240 335 406 741
X2=144 p<0.005 X2=5.029 P>0.05
椎动脉血流量增加例次变化表 表8 左颈总动脉血流量中药与对照对比 表9
———————————————— —————————————————
增加例次 减少例次 合计 中药组 对照组 合计
———————————————— —————————————————
中药组 186 160 346 减少例次 93 56 173
对照组 126 156 282 不减少例次 80 85 165
—————————————— —————————————————
312 316 628 173 141 314
X2=12.66 p<0.005 X2=4.98 p<0.05
讨论
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为及时发扬及光大中药传统对慢性疾病疗法,作者将活血祛斑中药组建成惠及人们健康的方剂,且为减少中药资源让费,将方剂中的中药制作为水丸形式,这样就大大减少中药使用量,且服用起来更为方便,以减少中药用量最为突出,将显著节约该中药汤剂使用量1/8以上,这就节约更多医疗资源,即达到惠及最大人群。本方剂组成是在作者多年临床观察应用的基础上得以实现,该方起源是因作者父亲得脑卒中这种疾病后,曾经使用该方中的部分中药长期,首次疾病发生与1992年,在1995年就再次的复发,为减少复发,就使用了该方中的部分中药,从1995年复发后,直到2006年去世,脑卒中这种疾病就没有再复发,逐感觉这种方剂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在随后几年的应用中,将方剂的组成更加合理和方便,直到2010年前才将该方完全的确定下来,首先使用的就是作者本人,应该从2010年以前就开始使用,但有记载的是2011年开始使用,后又经许多熟人的使用,都感觉到该方具有现实的疗效,据作者的朋友李XX,曾经使用该方5年左右时间,开始检查时该左侧颈总动脉已阻塞71%,后使用该方后半年时间就将阻塞程度由71%下降为58%,又服用半年时间就下降为38%,再后来就斑块的厚度已接近确定斑块最薄1.6mm左右,现在还在服用水丸,但每年使用时间已减少为6月左右,最近2年斑块的厚度一直没有出现加重迹象,像李XX这样的受检者不在少数。正是有这样多的受益者,这是作者对该方总结动力,也是为了更好的惠及最广大的人群。
本文结果显示,对平均年龄和性别三组之间确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但并不影响本文的观察,因最年轻的平均年龄组是对照组,因越年轻动脉硬化程度和脏器发生疾病程度肯定要低于年龄大者,使用这些的对照后,如果是出现年龄大者改善,而年轻者没有改善,那就更说明药物的疗效更为确切。从发生斑块例数变化上显示出,对照组中斑块例数的发生率仅比中药组低不到2%,即便是发生例数最少的西药组也达到了63.83%。这些变化就说明,60岁或前是斑块的高发年龄段,其实斑块发生几乎是每个老年人面对的问题,其实斑块发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早期看待这个问题,只要是早期对这种斑块进行治疗,即便是斑块不能祛除。控制斑块不再持续加重则相对容易实现。本文中的一位受检者,从56岁就开始观察颈血管超声,每次观察后斑块都要增厚或长度增加一些,作者也告诉他要控制不良嗜好,但一直是我行我素,经过6年时间连续性的斑块的增长,在62岁的时候,检查心脏冠脉血管多数都阻塞在50%或以上,要给他放支架,如果再不注意,可能随时发生心脏问题,此时才开始治疗,还是用降脂药进行治疗,控制住斑块没出现持续性增大,但不良嗜好没得到有效控制,今年颈血管超声较去年又有所增大,已告诉他加大剂量治疗,如果是早期治疗就会出现目前的这种身体状况。其实作者的年龄与他相当,作者也查出肾囊肿有4年时间,当时查出来是就是1.5cm,但现在最大的也就是2cm左右,他发现肾囊肿时间最长不到10年时间,据他自己说肾囊肿每年增加在0.5cm左右,今年查体已达到5.0cm,达到此程度就需要介入法去除,如果达到5.0cm以上,是比较容易破裂,破裂后就要按照急腹症处理。虽然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但动脉硬化持续加重,必然会使免疫机制产生的免疫细胞减少,随着免疫细胞的减少,必将减少对肾囊肿这种增生的异物抑制作用减缓,致使出现明显增大变化。所以控制动脉硬化发生不但可以减少某些重要脏器慢性疾病发生,同样也会减少某些异常增生性疾病的发生。另外就是男女性别比最高是中药组,其次是西药组组,对照组男性比例最低最高,出现这些变化与我国第7次人口普查中,女性老年例数显著高男性呈正相关,既然女性出现例数较少,就证实女性身体健康程度要好于男性,健康程度好自然使用的药物数量就会少,甚至是不用药物治疗者也大有人在,这就与本观察中对照组女性多呈高度一致性变化。该变化与老年性别比例人口普查高度相似。
为了能够及时观察到受检者血管硬化状态,作者使用颈血管超声技术,该技术简便易行,则清楚的观察到治疗前后颈血管变化状态,另外就是脑卒中目前的死亡率已上升为死亡率的第一高位,使用这种观察技术,就会及早期发现颈血管斑块变化状,以便为及时使用药物治疗提高依据,这些都是使用颈血管超声法最优观察法,通过本观察法对定期或长期观察某些特定人群,以便为该人群的健康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通过对中药组治疗接近10多年时间,作者他认为水丸具有以下几个优势:优势1、对身体其他脏器的毒性较小,在已接近使用的10多年中,仅仅有5例出现皮肤瘙痒症的过敏,另外就是在开始服用时大便次数增加,其实大便次数增加这是减肥降脂药功能之一,只有及时的排出肠内容物,才会起到减肥的效果,其他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尚没有显示,即便是将中药水丸的剂量再增加一半,甚至更多,也没有显示出毒性作用;优势2、本水丸与西药服用的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仅仅是剂量明显多于西药;优势3、中药水丸对全身脏器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对属于动脉硬化造成的某些病变的作用最为明显,其中有一例史性心脏支架患者,在服用水丸半年时间,再次检查冠脉CT的时候,原来狭窄70%的那条血管已改善到50%,而狭窄50%的另外一条血管也改善到20%,这就是中药较其他药物最大区别所在。
从本文结果显示:不管是中药组还是西药组均有显著性减少斑块程度和厚度的作用,其中以中药组的降低作用最为明显(P<0.01),说明中药组更加优于其药物,尤其是优于降脂药和重要脏器疾病治疗药物,这些都是与降低动脉硬化斑块增加有密切相关。从本文对多数受检者的长期定期观察,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水丸在开始阶段,使用相对小的剂量都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这种效果个体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所谓的差异就是这种疗效维持时间长短差异,有些人群维持时间相对长些,有些就维持时间较短,维持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这些人群不良嗜好改善程度,如果是将不良嗜好直接戒掉,那么维持时间肯定会更长些,如果不良嗜好不戒除,维持时间就会缩短,其中一例程某患者,当时检查出现颈血管斑块后,就开始使用降脂药克定进行治疗,他唯一的嗜好就是喝酒,即便是检查出斑块后,酒量就一直没有减少,检查的颈血管超声显示出斑块在服用后第一年开始减小较大,随后在第二年检查是就较第一年斑块有所增加,这种超声变化持续增加6年时间,即在2021年检查颅内TCD的时候,发现大脑中动脉频谱出现明显异常改变,逐又行CT造影检查,发现了椎动脉颅外段的动脉血管瘤夹层,使用支架手术后,目前已完全恢复到正常功能状态。为什么药物治疗会在开始阶段出现这样明显的疗效,这是因为斑块出现属于体内的异常组织,既然是异常组织,机体就会千方百计的想法将这些异常组织剔除,即机体内分泌抗击斑块增大的物质,这些物质确有抑制斑块增厚增长的作用,再加上使用减少斑块的药物,这两者相同作用下,自然就对斑块减少起到双重抑制作用,在这种双重抑制作用下,效果明显那是肯定的,这恐怕是治疗药物的最常见的反应,当然任何药物能够维持这种理想效果那是最理想,但这样的效果并非能够长久维持,不能维持不是药物剂量的问题,而是机体分泌减少斑块增加物质减少的问题,既然斑块已形成,形成斑块状态血管形状就得到了机体的认可,当使用药物对斑块消除后,机体所产生分泌抑制斑块增加的物质就会减少或不分泌,一旦这样两种作用消失一个后,抑制斑块增加的作用也就会减少一半,一半的作用疗效肯定没有全部好。如果药物再持续增加剂量后,一旦超过机体对去除异常增生组织最低需求,就会逐渐开始分泌排除药物治疗的效果,此时药物药效就会更低,即便加大剂量也很难达到开始时的疗效,除非是加大剂量达到完全替代机体分泌这种减少斑块的物质时,才会出现疗效变化,每年一次疗效的观察就是为替代作用提供更为确切的治疗依据,使药物的疗效不至于长期使用而降低。
从本文结果显示,对颈总动脉及椎动脉血流量进行前后对照分析中,前后并没有显示血流量有显著性差异变化,仅仅显示平均数较治疗前有增加,增加者仅为使用药物治疗的两组,而没有药物治疗的对照组血流量出现降低变化,这些都符合随着年龄增加出现的血流量降低生理性变化。为进一步证实各组之间差异,对各组之间凡是出现血流量增加例数进行组间比较,显示出中药组血流量增加例数最大,双侧达到180(占52.02%)例次,而减少166(占47.98%)例次,而西药组增加287(占46.90%)例次,减少325(占53.10%)例次,对照组仅增加119(占42.14%)例次,减少163(占57.86%)例次,经统计学处理三组之间出现显著性差异,(P<0.005),从增加的两组中显示出中药组有接近52%的人出现较治疗前增加变化,而西药组出现46.9%的出现增加变化,最次是对照组出现42.14%的变化,对服用药物治疗出现血流量增加变化相对容易理解,关键是对照组也有42.14%出现了增加,似乎难以理解,其实这些变化就和机体自身调节有关,通过自身的调节,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改善血流量的方法,一旦颈动脉血流量降低到机体开始调节的时,则对血流量就会出现显著增加作用,也就会出现与药物治疗相对一致的血流量增加变化,这可能是出现对照组增加最主要原因。从而也证明血流量的增加主要中药组最为明显,这就进一步证实中药水丸确实有增加颈血流量的显著作用,当然还具有改善其他脏器因动脉硬化引起的一组慢性疾病。西药组较较中药组低6%的增加作用。此作用都是在进入到老年期之前出现的变化,如果这种作用再提前10岁年龄段,那效果会更加理想。
椎动脉血管直径与血流量的变化与颈血管变化基本相似,但椎动脉血管变细的发生率,则显著高于颈血管,颈总动脉血管直径小于5mm者几乎就没有,主要是血管都在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血流量的降低,出现扩张改变[6],所以就不会出现血管直径变细的改变,血流量降低者,也仅仅有中药水丸组治疗前28例。治疗后14例。其中有50%者得到改善,而西药组34例,治疗后29例,仅有5例出现改善,对照组随着年龄增大观察1年后不但没有出现减少,反而是从19例增加到23例,从这些变化中也不难看出,中药组确具有活血的作用,而服用降脂药等药物活血作用就相对较轻,从改善程度上就得到了证实,对照组几乎就不会有改善,这些都说明随着进入到老年后,要使动脉硬化和血流量的指标得到改善,单纯机体的调控已经难以实现,只能在服用药物的辅助下才能实现,且这种辅助药物越早期服用,疗效就会越明显。
从本文结果显示:颈血管出现异常和椎动脉出现异常存在一定差异,差异主要出现在颈动脉血管出现异常,以动脉硬化指标出现异常为主,几乎占整个异常率的90.62%,而血流量异常仅占9.38%,而椎动脉出现异常则以血管发育不良(变细)和血流量降低为主,出现动脉硬化斑块也只有非常少的2例,不同血管异常表现各不相同,而椎动脉血管发育不良占47%,而血流量低占53%,其中椎动脉发生两者的总和为698例,而颈动脉出现异常总和为863例,还是动脉硬化出现异常高些,这可能与本文观察的人群几乎都是接近60岁的老年人有关,只要是老年人就几乎都有动脉硬化存在,除非你使用药物治疗,否则动脉硬化,特别是出现斑块后的动脉硬化,将很少有任何的方法去除,所以一旦有斑块出现后,就要尽早期的及时将斑块减少后去除,否则等到包括长大后,去除就变得相当困难,甚至有些发生钙化的斑块几乎就不能去除,即便是不能在早期去除,控制斑块不再持续加重,也就达到带病健康长寿的目的。通过对上述这些受检者出现异常证实,不同的血管出现异常存在区别,颈动脉以动脉硬化指标异常为主,而椎动脉以发育不良和血流量指标异常为主。
总之,通过对620对三组受检者的观察,证实在60岁年龄段已很容易出现颈动脉血管斑块和椎动脉出现血流量的降低,这些都是将来发生严重脑卒中病的基础,如果要减少脑卒中等严重疾病的发生,只能将这类异常尽早发现,尽早使其得到治疗或改善,最起码也要控制动脉硬化不再持续加重或椎动脉血流量不再持续降低,只要这些措施实施到位,那么带病健康目的就会实现,主动脉健康的目的也会实现。
参考文献
1、 唐杰、董宝玮主编,颈部和外周血管彩色多了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p26-55
2、 殷镜海等,脑储备能力平台的临床应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0.29.1.p68-71
3、 殷镜海等,TCD常见问题及解答,西安地图出版社,2005年,P88
4、 杜宗雷等,冠心病的性别差异,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7,15,1,p56
5、 刘龙涛等,虎杖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干预研究,北京中医药,2007,
6、 殷镜海等,颈总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2007,5,p35-37
2022年10月16日 编辑